ROE ROA是甚麼與公式選股計算?股東權益與資產報酬率分析比較
在挑選股時大家會參考哪些指標或數據呢?以Jerry來說,很喜歡的一種使用就是看ROE,這個指標也是巴菲特相當推崇並且適合新手投資人在選股時可以拿來參考的一項指標,至於什麼是ROE,以及還有跟ROE很像的ROA指標到底有什麼差異以及該如何使用呢,接下來就讓我來跟大家好好介紹吧!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介紹 ROE(Return on Equity)中文名稱為股東報酬率,與我們平常熟悉用來計算投資損益的投資報酬率不同,ROE主要是在衡量公司的「賺錢效率」,透過底下的公式我們可以發現,分母為股東權益,也就是公司的自有資本(包含股東投資公司的資金),分子則為稅後淨利也就是公司今年在扣稅後,總共賺到多少錢,所以兩者相除後,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每投資一塊錢給公司,公司可以利用這一塊錢,在一年當中賺到多少淨利潤。 舉例來說如果一間公司ROE為10%,代表股東每投資100塊在這間公司上,每年公司都可以利用這100塊錢賺到10塊錢的利潤,換句話說只要10年公司便可以將當初的100塊翻倍,依此類推,如果ROE為50%便僅需兩年的時間便可以翻倍,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ROE是用來衡量公司賺錢效率的指標。 股東報酬率(ROE) = 稅後淨利/股東權益 ROA資產報酬率介紹 除了ROE之外,另外還有一個跟他很像的是ROA指標,ROA(Return on Asset)中文名稱為資產報酬率,指標的主要目的也是在衡量公司的賺錢效率,但不同的是ROA把債權人也一起納入考量,也就是說ROA是在衡量一間公司能夠運用自有資本及借來的錢創造出多大的獲利。 資產報酬率(ROA) = 稅後淨利(Net Income) / 平均總資產(Total Asset) × 100% ROE指標選股策略適合什麼產業的公司 從上面公式我們可以發現,ROE會隨著股東權益的變化而改變,因此有時候ROE會隨著公司進行現金增資或庫藏股而出現短期的大幅波動,而這種短期不穩定的變化就會讓ROE指標失真,因此通常我們還會將ROE進行拆分以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下述公式)。 ROE = 稅後淨利/股東權益 = 淨利/營收(淨利率) x 營收/資產(資產週轉率) x 資產/股東權益(權益乘數) 當我們發現一間公司ROE在短時間內不斷上升,我們就可以運用上面的公式進行檢查,如果是前兩項因子(淨利率、資產週轉率)促成公司的ROE上升,那就可以認定為公司的本業營運、賺錢效率正在逐漸上升,但如果是最後一項「權益乘數」促成ROE上升,那就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公司ROE上升“可能”與公司本業營運轉佳沒有太大關係。 所以更進一步來說,一間負債比率高的公司,其ROE通常會比負債比率低的公司還高,因此我們運用ROE選股時,通常會避開一些負債比率經常波動的景氣循環產業,如航運股、水泥、鋼鐵等等,因為這些產業的負債比率變動程度很高,因此公司ROE也會出現相當不穩定的波動,像是下方是亞泥ROE的截圖,可以看的出來波動相對較大。 ROA指標適合什麼產業的公司 ROA基本上就沒有上述ROE提到的問題,因為他是以一間公司的整體資產(權益+負債)作為分母,所以ROA能夠適用的範圍較廣,基本上所有產業都適用。 但ROA也是有缺點的,前面提到一間公司ROE提升有可能是因為公司負債比率提高造成的,但這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可能公司正打算借錢幹大事,比如說接到大客戶訂單所以需要借錢擴廠等等,而遇到這種狀況時,就比較難透過ROA看出端倪,因此ROA比較不適合一些目前正處於產業趨勢上的成長型股票。 在成長型股票來說,都會很需要資金盡快擴大市佔或營收,尤其是高科技產業更有這個特性,所以如果用ROA選股,可能就會錯過高速成長的成長型股票,比較適合穩定的傳產、食品股票等。 使用ROE、R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