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指數化投資是什麼?指數化投資比起主動投資的優缺點與注意事項
指數化投資,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投資人的青睞,相較於傳統的主動投資方式,指數化投資具有低成本、穩定回報、簡單易行等優點,且風險分散,降低了單一投資所帶來的風險。隨著科技的進步,投資人可以透過網路平台輕鬆實現指數化投資,將資產分散投資到不同的指數基金,藉此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及長期穩定收益,本文將介紹指數化投資的相關知識及其優勢,協助大家更深入了解這個趨勢及如何實踐。 指數化投資是什麼? 那麼指數投資究竟是什麼呢?它是一種被動投資方式,採取的是「事先編撰一種指數策略,經理人之後便照著指數策略進行投資,不主動參與選股,一切都由指數策略來選擇投資哪檔股票」的理念。 相較於需要經理人主動選股的傳統投資方式,指數投資更為穩定且成本較低,舉例而言,台股 0050 ETF 就是採取指數投資方式,追蹤的是台灣上市公司前五十大市值的股票,並不需要經理人主動選股。 儘管起初指數投資被評為過於死板,但令人驚訝的是,指數投資卻在表現上贏過七、八成的主動投資基金,同時管理費用也更為低廉,因為不需要經理人進行大量研究。 因此,指數化投資已經成為投資人的主流選擇,人們意識到使用指數投資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並支付更少的管理費用,相較於主動選股而言,指數投資的優勢不言而喻。 巴菲特著名十年賭約:美股ETF vs. 避險基金 2005年,巴菲特向避險基金業者提出挑戰,稱投資任何一檔低成本美股ETF,10年後,其績效一定優於任何一檔避險基金,若有避險基金業者能在這場「10年賭局」中獲勝,就可得到100萬美元獎金。 這項賭約開出2年後,泰德‧賽德斯出面接下戰帖,展開這場為期10年的挑戰;巴菲特買進美股ETF–Vanguard S&P 500,賽德斯則挑選5檔避險基金應戰,2017年底,巴菲特宣布獲勝,賽德斯也公開表示,「遊戲結束,我輸了。」 從績效來看,巴菲特持有的Vanguard S&P 500,複合年成長率逾7%;賽德斯5檔避險基金的平均複合年成長率,僅2.2%。 ▲巴菲特在「波克夏致股東信」中,宣布擊敗賽德斯挑選的5檔基金。(圖:翻攝自波克夏致股東信) 從上面的結果來看,指數型基金真的可以贏過大部分的主動型基金,有更低的投資成本與花更少的研究時間,投資也非常的容易,並且贏過七成大部分專業經理人主動挑選的標的,無怪乎巴菲特如此推薦指數化投資。 為什麼要選指數化投資?指數化投資比起主動投資的優點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以追踪某個市場指數為目標的投資方法,透過購買跟踪該指數的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以獲得該指數的平均收益。 以下是幾個指數化投資的優點: 指數化投資簡單易行 相對於主動管理的投資策略,指數化投資需要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較少,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更為容易上手。 低成本 指數化投資的管理費用通常較低,因為它不需要付給投資經理的高額薪資以及管理費用。同時,基金和ETF通常比主動投資選的個股票更便宜。 分散投資風險 指數化投資的一個重要優點是它提供了一種分散投資風險的方式,購買一個跟踪市場指數的基金,投資者就能在廣泛的市場中分散風險,降低主動投資選擇單一個股或行業所帶來的風險。 穩定回報 指數化投資通常會追踪一個長期表現穩定的市場指數,因此投資者可以預期相對穩定的回報,同時指數化投資也能夠減少投資者因主動投資過度交易和情緒影響所帶來的風險。 總結來說:指數化投資是一種簡單、低成本、風險分散和穩定回報的投資方式,對於長期投資者以及一般大眾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產品選擇。 指數化投資須注意事項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喜愛的投資方式,但是它並不是沒有缺點的,以下是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數基金: 不是所有的指數都是基於真實市場數據設計的,有些是在實驗室中被創造的,因此投資者需要對這些指數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免出現意外情況,長期投資可以選擇整個股市的總體指數基金,如果你希望增加風險收益比,可以選擇跟踪某個特定行業或區域的指數基金。 這裡Jerry 推薦大家可以先從全市場指數的ETF投資,像是台股的0050,006208就是追蹤台股指數、或者是美股追蹤S&P500 的SPY 或者VO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