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率差別與公式計算|財報損益表必知指標
損益表是企業財務報表中的一項重要工具,用於評估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在公司損益表中,有三個重要的指標可以用來衡量企業的獲利表現,分別是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稅後淨利率。這些指標可以提供有關企業收入和支出之間的關係以及營運效率的訊息,也是股票基本面投資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今天Jerry就來帶大家介紹關於這幾個指標的介紹。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 毛利率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後,從銷售收入中扣除直接成本後所剩餘的利潤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毛利率可以反映企業生產或提供服務的效率和利潤水平,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舉例來說:如果我賣一個麵包,其中的麵粉、糖就會是我的直接成本 如果一家公司比起同業來說的直接成本特別高,代表他可能比其他同業來說較沒有議價能力,導致原料成本高於同業,也會讓毛利率較同業低 公式:毛利率 = (銷售收入 – 直接成本)/ 銷售收入 毛利率的高低可以顯示企業的營運效率和利潤能力,高毛利率意味著企業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能夠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相反低毛利率可能表示企業的成本控制不佳,需要進一步檢視成本結構和營運策略,然而Jerry提醒也不能單只有看毛利率來評估企業,因為毛利率的高低還會受到下方其他條件的影響。 影響毛利率的其他因素 如同上面所說的營運成本沒有考慮進去,所以接下來要介紹第二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率(Operating Profit Margin) 營業利益率是指企業在扣除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例如行銷費用、管理費用等)後所獲得的利潤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營業利益率可以反映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獲得的利潤水平,同樣以百分比表示。 公式:營業利益率 = 營業利益 / 銷售收入 營業利益率的高低可以顯示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的整體利潤能力,這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控制。 高營業利益率意味著企業在營運過程中能夠有效控制成本並獲得較高的利潤,相反低營業利益率可能表示企業在營運過程中存在成本上升或效率不足的。 舉例來說:我賣一個麵包,其中的收銀員(管理費用)、臉書的廣告費(行銷成本)就會是我的間接成本,如果一家公司比起同業來說的營業費用特別高,代表他可能花較多錢在推廣或者管理成本,進而讓營業利益率低於同業 然而Jerry提醒也不能只看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來評估企業,因為可能會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和風險,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營業利益率指標限制 其實無論是任何損益表的比率,有一個重點就是一定要視同產業相比,絕對不能拿不同產業做比較。 稅後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 稅後淨利率是指企業在扣除所有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所需繳納的所得稅後,獲得的純利潤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稅後淨利率是一個更全面的指標,它反映了企業在各種成本和稅務負擔下的實際盈利能力。 公式:稅後淨利率 = 稅後淨利 / 銷售收入…